根据辣椒病毒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,辣椒病毒病又称之为辣椒花叶病、辣椒龙头病等。综合辣椒的种植史来看,此病害是辣椒在生产生长过程中发病为严重;危害较大的病种之一。尤其是夏秋季节是其发病的鼎盛期,若无及时有效的防治,其减产减收高达5%至10%,严重时甚至绝收。
辣椒病毒病可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而分为:
1、花叶形(型)
此病又有轻重之分,分别称为轻型花叶病和重型花叶病。其表现为辣椒植株上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花斑,或出现深浅相间的斑点。发病较轻的花叶叶面平整,病株矮化和畸形不明显,或较轻;发病稍重的花叶褪绿明显,表面凸凹不平且叶片皱缩畸形明显。
2、黄花形(型)
主要表现为部分发病,偶有整株发病。发病时叶片变黄,辣椒植株由下而上的叶片可变为浅绿至黄色,甚至出现落叶现象。
3、坏死形(型)
植株枝条、果实出现红褐色条状病斑,且其病斑沿枝条上下蔓延;也可表现为叶脉呈褐色或黑褐色坏死,由果柄蔓延至侧枝,渐感辣椒植株主杆至出现条状病斑。可造成植株落叶、落花、落果、和枝条干枯等。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亡。
4、畸形(型)
其明显的表现为病叶明显缩小、变厚、或成蕨叶状,叶面皱缩;植株节间变短,植株上部矮化明显,病果外形不规则,果面形成深绿浅绿相间的病斑,且坑坑洼洼,极易造成坏果、脱落。
辣椒病毒病的传播途径
辣椒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是:一是上茬或往年滞留的有害病毒菌群引发或诱发此病;二是昆虫传播。如:蚜虫、粉虱、蓟马、叶蝉等刺吸式害虫是传播此病毒引发病毒病的主要根途径。此类害虫在刺吸植株的汁液的同时,将多种病毒传染给植株,造成植物感染发病。
辣椒病毒病防治措施
1.植种前对相关地块进行灭毒“清扫”。掉地块上的杂草、选择离种植种易感作物(如:烟草类、黄瓜类等)距离较远的地块植种。
2.对传毒害虫的防治。对传毒害虫的防治也是防治病毒感染和传播较有效的方式方法。首先在辣椒定植时选用5%吡虫啉颗粒剂200克加腐熟的有机肥30公斤,均匀搅拌后进行穴施或沟施,然后定植覆土;其次在辣椒结果鼎盛期可结合追肥浇水,用20%蚨虫胺可溶性粉剂300克加水溶肥6至10公斤,完全溶解后进行冲施,每25至30天冲施1次,连冲2次,这样可确保辣椒的整个生育期不再发生蚜虫、烟粉虱、白粉虱、蓟子等害虫的传毒危害了。
3.对辣椒病毒病的药剂喷防。在辣椒病毒病发生之前,可选用“13.7%苦参·硫磺水剂(100g)-秒打”,有效地预防病毒病的发生。
13.7%苦参·硫磺水剂(100g)-秒打-有机化工厂
总有效成分含量:13.7%
苦参碱含量:0.15%
硫磺含量:13.55%
剂型:水剂
产品性能(用途):
本品为中药杀菌剂,可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,水稻条纹叶枯病。
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:
作物(或范图)防治对象制别用药量
辣椒病毒病133-200克/亩喷雾
水稻纹叶枯病100-150克/亩喷雾
注(1)公顷制剂量-亩用制剂量x15
(2)总有效成分量浓度值(毫克/千克)=(制剂含量100000
制剂稀释倍数
1、本品在发病前10天预防佳,注意喷雾均匀,视病害发生情况,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,可连续用药2-3次。
2、预计1小时内降雨,请勿施药。
注意事项:
1.允许有少量沉淀物,但不影响效果,摇匀后可使用。
2.本品不宜与空气长时间接触,用后应密封存放于阴凉处。
3.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,避免吸入药液。施药期间不能吃西和饮水,施药后应及时手和洗脸。
4.远离水产养殖区用药,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;避免药液污染水源地。
5.孕妇和哺乳期数女避免接融。
6.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,以延缓抗性产生。
7.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,不可做他用,也不可随意丢弃。
8.开花植物期禁用。
9.赤眼蜂等天敌放区域禁用。
10.桑园及蚕室附近禁用。
11.鱼或虾蟹套乔稻田禁用,施药后的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。
中毒急救:
不慎吸入,应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流通处。误服,应时将病人送医院就诊,催吐并用大葱黑豆熬水饮用。不慎安触皮肤和溅入眼睛,立即用清水清冼至少15分钟。
储存和运输:
本品应贮存在干燥、阴凉、通风、防雨处,远离火源或热源。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,并加锁。勿与食品、根食、饮料、饲料等其他商品同贮司运。
山东省成武县有机化工厂愿与天下有志同仁,联手诚信合作,互惠互利共同开创我国绿色中药农药新局面,为人类食品健康做出贡献。